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6篇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玲玲(&’(!#),女(汉族),护师万方数据[文章编号]&)(&rs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稿日期][作者简介]!""! # "$ # "%张玲玲 (&’(! # ),女 (汉族),护师万方数据[文章编号]&)(& # ’)*$ (!""*)"& # ""%(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管理的体会张玲玲,邹红玲,张毅,钟丽梅(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暨广州市肿瘤医院,广东广州%&""’%)[关键词]一次性设备;管理;医源性疾病[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给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为了保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质量, 预防院内感染,减少废弃物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进行了严格管理,现总结如下。!完善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涉及面广, 包括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及多个部门。
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是加强管理的关键。
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与有关科室密切合作,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各部门的特点,制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每项职责有专门的科室负责, 这些科室既是执行部门又是责任部门, 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在各科室之间进行监督、 协调, 务求做到每一环节紧密相扣。同时,对主要使用或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 国家标准、 生产与消毒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国家关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有关规定,掌握主管部门及医院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实管理制度落实制度是质量的保证。
我们采取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监测制度!,& ,&有伪劣产品流入医疗市场[&], 所以在每一种产品进由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日 益增多, 常入医院前,必须由采购部门、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审核由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
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产品器械注册证和卫生部发给的进口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
所有产品均要求出示市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近三个月 内 的监测报告,经过无菌试验、 热原监测及临床使用, 均满意的产品才能由采购部门负责购置。
以上资料的复印件一式三份, 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 分别由采购部门、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供应室的固定人员保管并登记造册。
对证件不齐、 过期或未能通过生物监测、临床试用不满意的产品,坚决不予进货。!,&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由供应室根据用量,提前将计划报采购部门, 在一周内购齐。这样既保证了临床科室的使用,也避免了堆积、过期浪费的问题。!,& ,*设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专用仓库, 每批入库产品的包装都必须经过检查并通过无菌试验与热原监测。
质量控制由供应室专人负责, 并记录在案。
仓库管理由 专人负 责, 物品存放于距地面!!" ./、距墙壁!% ./的物架上[!], 保持清洁干燥、阴凉通风,对每批出、入库产品均有记录。!,& , 0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发放由供应室负责。
供应室与使用科室共同协商, 确定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型号、 基数。
科室根据使用情况,每日填写领用单,由供应室按领用数目将用品送至使用科室,并与科室做好交接。!,& , %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对医院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的
监督。!"# " $护理部每月 对科室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的 保管、 使用 情况进行检查, 并与科室考评挂钩。!"!严格执行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科室严格划分污染区、 清洁区、 无菌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以原包装存放于无菌柜,定位、定点放置。
无菌柜每日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工作人员在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使用前, 详细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密封、 是否在有效期内; 如包装破损、密封不严或已过有效期则严禁使用, 并及时向供应室反馈,回收;根据需要使用,避免造成浪费,严禁重复使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及时毁形。
我院采用一次性的毁形针头罐, 使用后的注射器马上剪断针头及乳头, 各种管道及引 流瓶均要求剪碎。!"!" &毁形后的注射器或各种管道及引流瓶均以有效氯# ’’’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 分钟, 取出后放入不渗水的黄色塑料袋中封口, 注明科室以备回收。
具有传染性的物品应分开浸泡消毒, 以黄色塑料袋封口并注明。!"!",我市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统一由广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上门回收、销毁。
回收人员在回收时主动出示有效证件,经核实登记后必须签名。护士、清洁公司、中心回收人员共同点数回收。!"!"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在使用中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登记,报告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会同护理部不定期(# . ! 个月 )全面检查一次性用品回收情况。!体会与建议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可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但同时也给社会、医院带来了新的问题。
如果管理不善, 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大量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病人负担[&]。
我们认为: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不应局限在医疗机构, 应引 起全社会的重视,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法规、 政策, 使全社会都了解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人员素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怎样降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成本, 用有限的医疗经费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急需面对的问题; (&)加强监管力度、 落实监管措施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参 考 文 献][#]吴钦钰"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
#$% 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1] "!’’’" #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消毒管理办法 [1] "!’’!" # 0 &"[&]李涵,陈静秋" 论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管理 [/]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2-, % (&):
%&’ 0 %&# "(上接第 -% 页)[#!]345678 9, :;7<=4>?345678 / :" 1>8766?566=<;5>7@ ;((AB7 (=@A45>;=B:8747C5B<7 >= C;854 ;BD7<>;=B6 5B@ <E8=B;< D5>;)A7 6FB@8=(7 [/] " G( /H7@, #22I, #’,:
%,1 0 &!1"[#%]/56=B + G, J=8876?K58@;B) 1 9, L588;<= G M, !" #$ " 1F(N>=( =<?<A887B<7 ;B N786=B6 O;>E <E8=B;< D5>;)A7 6FB@8=(7 [/] " P;=4 Q6F<E=4,!’’!, ,2:
#, 0 !-"[#&]R7 P7<S78 Q, H<387)=8 T, R7 H7;847;8 :" G @7D;B;>;=B?U567@ 5B54F?6;6 =D 6F(N>=(6 ;B 5 458)7 <=E=8> =D N5>;7B>6 O;>E <E8=B;< D5>;)A7 6FB?@8=(7 [/] " / VB>78B H7@, !’’#, !,’:
!%& 0 !&’"[#,]J5F4=8 9 9, /56=B + G, LA8;7 L /" Q8=)B=6;6 =D <E8=B;< D5>;)A7 ;B 5<=((AB;>F?U567@ 65(N47 [ /] " Q6F<E=6=( H7@, !’’!, $&:
%#2 0%!-"[#$]R7547 G, KA65;B :, LE54@78 J, M76674F 1" +=B)?>78( =A><=(7 =D<=)B;>;C7 U7E5C;=8 >E785NF C786A6 8745W5>;=B >E785NF D=8 <E8=B;< D5>;)A76FB@8=(7:
5 , 0 F758 D=44=O 0 AN 6>A@F [/] " G( / Q6F<E;5>8F, !’’#,#,I:
!’%I 0 !’&!"[#I]ME;>;B) Q, P5)B544 G H, 1=O@7B G /, !" #$ " VB>78C7B>;=B6 D=8 >E7>875>(7B> 5B@ (5B5)7(7B> =D <E8=B;< D5>;)A7 6FB@8=(7:
5 6F6>7(5>;<87C;7O [/] " /GHG, !’’#, !I$:
#%$’ 0 #%$I"[#2]X8;7@U78) X, /56=B + G" LE8=B;< D5>;)A7 6FB@8=(7 5B@ D;U8=(F54);5:<4;B;<54 566766(7B> 5B@ >875>(7B> [/] " / L4;B Q6F<E=4, !’’#, ,-:
&%%0 &,,"[#2]M78U5<E H 9" TA>8;>;=B54 6>85>7);76 D=8 >875>;B) <E8=B;< D5>;)A7 6FB?@8=(7 [/] " G4>78B H7@ 97C, !’’’, ,:
2% 0 #’I"万方数据
篇二: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事故读后感范文医疗事故读后感
失去亲人的家属很悲痛,这是肯定的。即使是个陌生人看了,也觉得很难过。但人毕竟已经离开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作为旁观者所不能体会。一边要忍着伤痛,一边也要好好冷静的想想,到底什么样的解决方式和结果是这样一个已经悲伤的家庭想要的。
做为医生,也是人,不是神,目前有很多病情不能明确诊断,诊断了也不能治愈例如癌症,轻的糖尿并高血压、心脏病,即使医生一点都没马虎,患者生命有的也是不能挽回的。但是医生也是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出一丁点的差错。医生是凡人,诊断及治疗疾病需要经验和知识,更何况,在医治患者的过程 ing,各种复杂的情况都有,身体的差异、药物的敏感度、病症发生的不同原因、存不存在其他的疾病问题和隐性症状等等,都会对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治疗相同的用药也产生不同的效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同样身高体重年龄的小孩,如果同时因为一种病因发烧 39 度,之后在同一时间吃了相同的药,一段时间后,一个人病愈,一个人因为是恶性传染病而死去了,两个人就诊时症状相同,但有两个不同的结果。
看病的大夫,会有什么结果,不用说,大家一会猜的到,1.首先这个大夫可能会失去工作,同时会有一批病人找不到正在给他治疗的医生。我相信每个大夫都是病人生命的所系,2.然后在看病时,就可看可不看的病不看,能治有风险的病人不治,束缚了医生的手脚。3.
提高医疗收费,防范于未然。4.社会舆-论导向偏向患者,医生也是弱者
我想呼吁有关部门在传媒上普及法律的同时应该,多多给患者普及医疗常识及知识,并客观的引导群众,正确、客观的给医疗问题一个平等的说法。
当然这个社会庸医也确实是有的,就像任何一行都有有不规范或是劣迹的人,不要因为一个人一件事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记住大家要看到医生的起点和水平,一个乡医不能和三甲医院专家相对比,这样是不公平的。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有着很高的医疗资质的人,照样有心术不正的,而无证行走江湖的也照样有一辈子行医救人的,但我本人没有评判这个事情是非的意思和想法,只是想借着一起医疗事故给大家做一些良性的知识推广。
如果有言辞不当,希望事件的家属不要误会,你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但是现在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然后你们每一个家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毕竟离去的亲人也不希望看到你们的生活是现在这个样子。
希望好人,都一生平安。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
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
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 3~4 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
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
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篇三: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dquo;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专项行动心得体会针对网民反映的 xx 大学 xx 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xx 有关问题,xx 省卫生健康委、xx 大学 8 月 26 日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发现 xx 涉嫌严重违法,已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调查。此前,8 月 25 日,xx 市监委发布通报称,xx 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
从网络曝光相关舆情,到 xx 大学 xx 二医院通报“停止 xx 工作”“初步调查发现,xx 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再到 xx 省卫生健康委、xx 大学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xx 市监委介入调查,“发现 xx 涉嫌严重违法”,调查步步深入。公众期待有关部门一查到底,不仅查清 xx违反医德医风的问题,更要查清其涉嫌严重违法的问题;不仅查清 xx 本人的问题,更要查清有没有监管失职失责,利益输送、合伙谋利的问题。实事求是彻查清楚,严肃惩处挑战医德底线者、违法犯罪者,尽快有效补上制度漏洞,这是回应群众关切的负责任态度,是还医疗卫生领域一片净土的必然要求。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护人员这一职业的崇高性、神圣性所在。一直以来,广大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特别这两年多来
无数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不怕苦、不怕死,无惧病毒、逆流而上,大家有目共睹、深受感动。倘若有个别医生初心迷失,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甚至故意夸大病情,将病人视为敛财工具,这不是救人而是害命,是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是对人性的背弃,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极大玷污,性质恶劣。因此,必须坚决清除损害医疗行业信誉的“害群之马”,坚决挖出“靠医吃医”、啃食医疗资源的“蛀虫”,坚决维护医疗行业清风正气,维护医护工作者的崇高形象,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查清问题,还要整改问题,查改结合、标本兼治。xx有关问题的发生,为什么内部没有早发现早解决?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流程是不是有漏洞?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是不是有力、到位?等等问题都值得从个案中反思,并且严肃认真加以解决。据报道,8 月 25 日下午,xx 二医院已经部署开展“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专项行动,采取开展警示教育、廉洁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实行医德医风问题“一票否决”制等举措。要深刻查找问题,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从警示震慑、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整改,真改实改改到位。注重从根本上、土壤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坚决避免“黑心医生”出现。
及时回应群众难点痛点焦点,坚决纠治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要立足职能职责,加强对医疗卫生领域党员干部、监察对象的日常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履行好监管责任。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失职失责的严肃追责问责,扎实推动有关部门和医疗单位开展以案促改促治,持续促进医德医风向善向好,保障医疗服务行业风清气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篇四: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医疗保险制度学习的感想——蒋光明 5111309053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距离开学已经七周, 至今我已参加了六次中国医疗保险制度转型的课程。
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来进行学习, 我对这门课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前六次课中, 老师主要讲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特点以及形成与发展等, 并对世界上几种典型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介绍, 包括国家(政府)
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养老保险模式四种。
在具体讲述每一种模式和制度时, 几乎同样按照其概念、 特点、 形成、 改革发展的思路来展开, 并且都依照一个最典型的国家作为案例来具体分析。
这就是对前几次课所教授内容的宏观概括。
或许从这样宏观的视角来看, 会让人产生囫囵吞枣的感觉, 甚至会误认为前几次课学习的内容太单一、 简化, 但其实不是这样。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思考, 课程内容的宏观概括只能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远景”, 而要获得真正有着实质内容和精华, 我们还得把焦距放大, 从微观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 这门课程也是如此。
当然, 若硬要从微观角度来对前六次课的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虽然会极大地帮助我们了解其精髓内容, 但必定要花费极大的代价, 无论是时间还是文章篇幅, 并且除了让我们了解精华和详细内容外, 又不利于或至少不会直接有利于我们结合个人经历、 知识背景对其进行思考, 往往会使我们的视野囿于老师所教授的范围内而无法挣脱思维定势, 更无法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升华、 深化并应用于实践过程, 所以意义不大。
根据实事求是原则, 限于本篇文章篇幅, 笔者无法对其微观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而选择了主要写一些关于上课后的自由思考和感想, 表露一下作者纯粹个人的见解, 相信这也会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在上第一节的这门课上, 老师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外观上来讲, 打扮朴实但不失优雅, 声音洪亮而不嘈杂; 从性格上来讲, 则让我感觉到十分乐观开朗; 从学术成就上, 老师的堪称传奇的求学和学术经历也让我十分钦佩。
为什么要对老师的形象进行专门的描述呢? 当然,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实在是对她的形象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 也因为老师的特征会反映在其课堂风格以及教学内容上, 甚至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节课没有讲很多关于医疗保险的知识, 更多的倒是在讲述人生态度, 教学 PPT 的很大一部分被用来介绍老师的幸福家庭和向我们推广的积极向上的乐活态度。
或许有人会问, 这些跟医疗保险有半毛钱的关系么? 用老师的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来解答就是,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乐观健康的生活, 那么就不再需要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 而研究医疗保险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老百姓活的健康、 开心、 有尊严, 那么这与教导我们乐观生活不正是殊途同归的吗? 或许又会有人质疑了, 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这些内容怎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 甚至对于课堂上的学生而言都不会有什么作用。
但用事实说话, 从个人而言,我自认不算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 但也算不上乐观, 遇到好事也会开心, 遇到坏事也会郁闷,
并且经常会感到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听了老师这些为数不多的教化后, 我认为我在渐渐在向乐观的那个方向努力进步, 并且会尽量将乐观的心态传染给家人、 朋友。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 将积极乐观的情绪传染到整个社会, 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乐观民族也不是没有可能。
并且不只是在第一节课老师会“叮嘱” 我们活得开心轻松一点, 在后来的几次课中也会时有提到这些人生“教义”, 确实会令人有心态上的调整和转变。
所以,这是我认为老师上课内容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
从医疗保险制度的专业性知识上, 我也有着诸多思考, 并且收获良多。
在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四种典型类别上, 其筹资主体分别是国家、 社会、 商业和居民储蓄, 这也是他们之间彼此不同、 各有特点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就应当会引发我们的很多思考。
或者说, 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是, 世界各国医疗保险的主体操办者应当是国家、社会、市场还是人民自己?当然某种意义上讲, 如若我们把这四个主体的分类再概括一下, 则又回归到了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
是用政府来操办医疗保险, 还是由市场来主导? 再经转化, 则还是计划和市场这两种发展手段的选择问题。
当然分析到这个程度, 我们会突然发现好像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比较公认的答案:
即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换言之, 既要发动市场力量兴建医保事业, 同时也必须结合政府权威来进行调控甚至干预。
这个答案貌似十分含糊, 不够具体,但这是为了在保证其科学性和公认性前提下的最具体表述了。
剩下如果再要具体的问题则陷入无解状态, 如政府和市场力量哪个应当占主导? 政府与市场协调作用的内部机制是怎样的? 无解并非指没有解答, 只是没有普遍公认、 甚至通用的解答。
以英国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将政府置于主导之地, 直接通过政府力量以税收形式筹措资金兴办公立医疗机构; 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则主要运用市场的力量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私人保险计划覆盖了大部分美国居民, 而政府保险只覆盖 25%的人群, 严重限制政府在调整发展医疗保险制度上的作用能力。
显然, 这是世界各国关于医疗卫生制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 但另一方面, 我们还得看到这些分歧并非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越分越大, 反而是有着相互借鉴、 逐渐趋同的趋势。
首先, 英国很早就建立了 NHS 医疗保险制度, 但逐渐暴露出其问题所在, 即患者都会要求最好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卫生资源浪费, 医疗费用不易控制, 并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效率低下, 往往一个病人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
于是, 政府对此进行了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将国有医院私有化, 进行提高运行效率, 节约资源, 控制费用。
而在另一端, 美国的市场医疗保险制度又何尝不是遇到发展中的困难。
商业化的医疗保险具有强烈的盈利动机, 造成医疗费用十分昂贵的后果, 这也导致了美国医疗卫生费用在世界范围内最高, 并且至今仍存在 2007 年统计仍存在 4500 万公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其人均寿命也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这对于美国来说是极大的耻辱。
于是, 美国历届总统都积极的寻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但几乎都归于失败, 后来发展整体医疗服务, 采取促使医疗机构向规模化集团化、 医院管理社会化方向发展的措施, 并建立了 HMO 等创新性的医疗机构。奥巴马上任后更是下定决心进行新医改, 加大政府力量介入程度, 试图实现“全民医保”。
这就表明了各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方向:
将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中加大市场的比重, 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加大政府的比重。
这样一来, 我们便能发现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正有着逐步趋同的趋势。
当然你或许会奇怪我为什么只选了这两类模式进行比较, 其实这是由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思路决定的。
在开始, 笔者就已决心将四种模式大致划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别, 在此基调上, 最能代表两个类别的当然是国家和商业的医疗保险模式,而在一定意义上, 我认为社会和居民的医疗保险模式则更为中和, 比较效果不会明显, 顾只选用其中两个较为“极端”、 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然, 如果进一步思考, 我们必然会落脚于中国的问题上。
是的, 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研究外国的例子, 落脚点必然会是服务本国改革, 改善本国制度。
现状是,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借鉴 (有些部分甚至是照搬)
了新加坡的经验, 即主要是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我个人看来, 虽然这并非是我国根据国情独创的制度, 但总体来说这项借鉴来的模式还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
一方面, 目前中国政府的经济实力虽然也已经十分强大并且在快速增强, 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 决定了医疗保险不可能仅靠政府收入来为全民提供免费保险; 另一方面, 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不过十五年, 仍然不够完善, 无法担任主导医疗保险的重任。
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尤其要注重结合协调政府和市场两方的力量, 共同作用, 以完善医保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认为政府和市场两方的绝对作用都会大大增强, 但同时政府相对于市场而言, 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在这样一个关乎民生的国家福利事业问题上, 国家会充分发挥更加主导的作用, 以改善民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关乎民生, 我们的学者在这个议题上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全面, 我们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也不够系统, 以上的一些分析论断纯属笔者个人意见与想法, 必然不够成熟。
但我相信, 无论是学者, 还是学生, 只要有兴趣对这个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 更透彻的分析, 我们会学习到更多, 而后期望能为这一国家民生大计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更富建设性的意见。
篇五: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無效的醫療」讀後感劉冠群
醫師
最近讀完「發明疾病的人」和「無效的醫療」這兩本書,覺得把自己的健康交給醫療體系時,要特別留意!美國是醫療費用支出比例最高的國家,但人民的健康與壽命並不如日本和北歐。真相是許多的病症是「捏造」出來的,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飲食,仍然是健康的基石,其實您比想像中還要健康的多。
肺結核在西方社會絕跡,主要是因為公共衛生進步,而藥物治療只佔一小部分。現今因為藥廠和醫界掛鈎,發明出許多疾病,然後鼓勵人們吃藥治療。某藥廠執行長就曾說過:「如果吃藥沒有辦法像吃口香糖那樣普遍,是我的恥辱!」因此婦女的停經與更年期,被描寫成病態,需要補充女性荷爾蒙,後來發現這會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而藥商賣給太太還不夠,先生也是潛在的客戶,於是發明出「男性更年期」這個診斷,叫男人補充男性荷爾蒙,重振雄風。也許藥商的靈感愈來愈多,個性内向與社交畏縮也是病,小孩過於活潑好動也是病。聽說之前英國有個過動小孩,每節下課要跑兩三圈運動場,才能坐下來好好聽課,那個人就是前首相邱吉爾!那時並沒有「過動症」這種說法,當然也不
用吃藥。可悲的是,現代社會不檢討教育系統與家庭環境,只想用個小藥丸解決這些不乖的孩子,連年輕男性也被鼓勵吃藍色小丸子(威而鋼,聽起來很威風),來增加閨房情趣,但有一些服藥後性交死亡的案例,卻被刻意忽略,甚至曾有個美國學者宣稱:兒童是病人!因為身材矮小,心智極端不成熟。
許多醫療處置也是無效的,例如以雷射在心臟表面打洞,治療冠狀動脈阻塞,其實是有害的,但只要提出這個理論的教授仍然健在,沒有人敢反對或質疑,因為這是主流派。年老時椎間盤會脫水萎縮,因此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似乎會隨年齡增加而改善。有兩組病人,一組動了脊椎手術,一組只切開表皮留下一個刀疤,兩組病人在手術後的滿意度竟然一樣!骨質疏鬆症也是一個老化的過程,骨科醫師叫你吃鈣片,婦產科醫師叫你吃荷爾蒙,其實都不能增加中心海棉骨的強度。據統計,最多只能減少百分之一的骨折。O型腿在早期要開大刀、做矯正,孩子吃盡苦頭 ,後來才發現不用開刀,長大自然就好了。以現代醫學的眼光來看,歐洲中古世紀的國王,大多是被身旁的御醫搞死的,其實很多醫師生病是不吃藥的,您知道嗎? 根據屍體解剖,許多人是帶著癌症死的,而非死於癌症。切片做的愈細,腫瘤發現的比例愈高!也就是
說,正常人身上可能有些微小腫瘤,因為免疫系統壓制而未發作,就像一個國家,如果治安良好,壞人就沒法搗蛋。如果免疫力下降,可能在幾個月,腫瘤就會長大到驚人的地步,難怪有人偏激地建議廢止年度體檢,但未獲得大多數學者的支持。而現今流行的癌症早期篩檢,像正子造影或電腦斷層,它的放射線太強、核磁共振檢查有強大的電磁場,對人體都不是太好。抽血檢查DNA 或 RNA,還在萌芽階段。
所以再次強調: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飲食,仍是健康的基石。
最後,祝您平安喜樂,康壯有活力!
(作者為中鋼醫療中心主任醫師)
健康小叮嚀 :
不當與過度的醫療,在許多先進國家,都是時常發生的問題,我們在選擇自身的相關醫療時,要謹慎小心,別
讓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睡著囉!
十全醫訊編輯小組關心您
篇六:医疗规范手册读后感
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学习心得最近, 我科全体工作人员 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 行为规范》 ( 以下简称《行为规范》), 通过细心体会, 认真反思, 加深了 我们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 行为规范和防范风险意识的认识, 也明确了 我们的行为准则, 在思想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素养, 在行为规范上要以身作则 。
经过学习 教育和深入思考, 对我们自 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都有了 清醒的认识。
通过学习发现自 己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简述如下:
1、 从工作纪律规范上来看, 虽然政治立场坚定, 但是对我党的经典理论还是缺乏系统学习, 满足于看文件、 听解读, 缺少对原文/原著的阅读和思考,认识上较为肤浅和模糊。
2、 从工作作风规范上来看, 在实际工作中, 虽然一直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但是细节上还是比较马虎; 对自 我学习 的要求还是比较放松, 学习、 培训 活动中 有敷衍了 事的情况, 学习笔记、 体会交流较少; 对自 己的业务知识自 以为有了 一定的经验, 满足于现状, 所以忽视了 进一步的学习; 对办公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低, 桌面总是凌乱不齐。
人贵自 知, 知不足然后知进步,《行为规范》 的要求和提醒, 让我们知道了 离一个合格医务人员 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 务必要:
1、 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努力追逐现象背后的本质, 提高对大事件的洞悉能力。
严格上班纪律, 从点滴小事培养自 己的岗位热情。
2、 加强业务知识的钻研能力。
要善于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事物, 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
尊重知识和人才, 鼓励公平竞争和学术创新, 不从事或包庇学术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
同时, 服从院领导指挥、 团结协作, 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思想。
3、 严格自 律, 不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发挥表率作用。
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依法承担管理责任,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服务临床一线。
《行为规范》 是一面镜子, 以此为镜, 可以正行风, 同时也有利于坚定全科职工和患者对医院的信赖。
我们相信, 有了 《行为规范》 的指引 ,不仅能促使个人工作更加规范、 更加明确, 同时也是为创造良好医疗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放射科
2013. 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