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班创新座谈会发言提纲创新发言培训班发言培训班座谈会,供大家参考。
石化干院党〔2006〕 12 号
关于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培训创新工作 的意见》 的通知
各部门:
根据一年来培训创新的实践, 学院经过认真总结, 在征求教学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对《关于大力开展培训创新工作的意见》 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现将学院党委讨论通过的《关于深入开展培训创新工作的意见》 下发给你们, 望组织教职工认真贯彻落实。
自本文件下发之日起, 原石化干院党〔2005〕 23 号文不再执行。
此通知
二 OO 六年十一月一日
关于深入开展培训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的精神, 适应中国石化实施“走出去” 战略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需求, 充分发挥学院在集团公司高中级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加快培训创新的步伐, 使学院在激烈的国内外培训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 关于学院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 中国企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一大批通晓国际惯例的经营管理人才。
党中央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 特别是中央组织部对企业干部培训专门下发了文件。
集团公司也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 党组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训从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 中国石化陆续选派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到国外著名大学和商学院进行培训, 这些培训得到受训人员的充分肯定。
国内外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 对我们学院形成了巨大压力。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院目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不能适应集团公司跨国经营的需要。
应当指出, 学院面临的困惑是国内培训机构共同的, 而且培训内容和方法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 市场竞争激烈, 早转早主动, 晚转就被动。
特别是集团公司迫切需要一大批靠得住、 有本事、 能承担起跨国经营任务的高中级管理人才。
学院是集团公司唯一直属的人才培训中心, 肩负着高中级人才培训的重任。
要把适应集团公司
发展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把培养跨国经营高中级管理人员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进取的精神,围绕新需要, 掌握新本领, 尽快担当起培训跨国经营高中级管理人才的重任, 在集团公司发展中有所作为。
创新的道路虽然艰辛, 但它是一条光明的路, 充满希望的路。
否则, 不进则退, 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严峻的形势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摆脱目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教学创新, 提高培训质量, 尽快使学院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国际化, 为中国石化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 关于学院的定位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的人才培训中心、 中国石化党校、 中国石化继续工程教育中心, 同时又是中国石化远程教育中心。
学院主要服务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的人才培训工作, 具体从事高中级管理人才、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国际化经营人才和企业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
承担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承担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需要的资质证书等培训。
发挥中石化党校在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和培训工作的辐射作用, 为企业党校和培训中心培训骨干教师, 整合教学资源, 提供指导服务。积极开展科研和咨询工作, 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 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努力把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建成国际接轨、 特色鲜明、 管理科学的人才培训基地, 为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公司提供人才支撑。
三、 关于学院培训创新目标和措施 培训创新的目标是:
经过 2 至 3 年的努力, 基本上实现能独立承担集团公司跨国经营所需要的高中级人才培训, 并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目标, 初步建立起学院的培训品牌项目。
培训创新的主要措施:
( 一)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抓住机遇, 大力开展 “三个”创新 集团公司党组决定, 到 2020 年, 要把中国石化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
要实现这一目标, 迫切需要一大批能走出国门, 和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同台竞争的跨国经营人才。
学院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培训中心, 承担着为中国石化培养人才的重任。为集团公司分忧, 培训提高高中级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最近, 集团公司把高层管理人员陆续送到国外培训, 使学院教职工产生了危机感。
但是用辩证的观点看, 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
从一定意义上说, 目前的危机也是培训创新的良好机遇。
把高层管理人员送到国外培训说明集团公司党组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并有培训需求, 有培训需求就有市场。
同时, 送外培训也为我们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经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我们要把危机感化作创新的动力, 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切实抓住机遇, 努力培训创新, 提升培训质量。
培训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培训内容创新, 就是培训内容国际化, 运用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先进管理方法培训经营管理人员, 使他们能走出国门,完成跨国经营任务。
培训方法创新, 就是综合运用讲授式、 研讨式、 体验式、 案例式、 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 逐步减少课堂讲授, 加大新方法教学的比重。
高中级管理人才培训内容, 课堂讲授占 1/2, 现场教学占 1/4, 研讨交流占 1/4, 并逐步实现三个 1/3。
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采取集中授课、 现场教学、 研修报告( 论文)
三段式教学, 并缩短培训时间, 以问题为导向, 每次集中解决 1-2 个集团公司层面上的生产和技术问题。
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要攻克专业英语关, 突出个性化教学, 加大应用能力训练, 使学员的英语水平和通晓国际惯例的程度能胜任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培训方法创新, 要从课程开发设计开始, 加大对不同班次培训需求调研力度, 以学员面临的共性问题为导向, 以提高学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开展培训内容和方法设计, 使培训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行团队开发和合作开发, 克服“多而散” , 提倡“少而精” 、 “管用” 。
体制机制创新, 就是要从体制上适应培训创新的要求, 从机制上为培训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
要在培训创新的过程中, 不断探索和总结, 进一步完善培训体制, 使之适应和促进培训创新工作。
要试行项目管理制度。
要建立培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创新工作。
要把培训创新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 严格考核, 认真兑现。
并把教师培训创新的情况和评选特级教师及教师划级挂起钩来。
建立培训创新评估办法和评估组织, 对创
新取得成绩的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 对有创新热情但进步较慢的要予以指导帮助, 对创新失败的要予以理解和宽容, 对长期安于现状不能适应培训需要的, 要改做其它工作。
要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和约束, 对中长期班建立定期考试考核制度, 对达不到学习进度要求的学员要予以淘汰。
( 二)
走出去、 请进来, 实行开放式办学 培训内容和方法国际化, 我们没有经验。
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走出去, 请进来。
一是走出去。
领导要走出去, 跟班参加国外培训,了解国外商学院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与国外著名商学院和培训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学习他们先进的培训经验, 委托他们培训学院教师。教师要走出去, 到国内先进的中欧国际商学院等培训机构对口听课学习, 到国外著名商学院及培训中心进修学习。
二是请进来。
就是请国内知名学者、 专家和国外高水平教师来学院讲课, 在提升学院培训质量的同时, 利用院外老师讲课机会提升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
有关部门要在已建立国内师资库的基础上, 搜集国际上能为我所用的优秀教师信息, 并输入学院师资库, 根据培训需要, 邀请他们来学院讲课。
学院和有关部门要组织老师听课, 并对听课情况进行考勤考核。
教职员工要树立“谁先进就向谁学习” 的良好风气,克服自满情绪, 放下架子、 虚心学习, 对照先进、 寻找差距, 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奋起直追。
要加强教学研究。
学习国内外的先进培训经验, 要结合中国石化的实际, 认真研究, 消化吸收。
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
培训部门在过去每季度一次研讨的基础上, 再适当增加一些专题研讨。
近期的研讨要紧紧围绕培训创新来进行。
部门领导要根据面临的新情况, 结合部门承担的培训任务, 提出培训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组织老师开展培训创新研讨, 把培训创新的措施具体化。
对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要及时组织教师研讨, 依靠团队的力量, 攻克难关。每个老师都要制定培训创新的目标和措施, 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实现自己的创新目标。
实行开放式办学, 走出去, 请进来, 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为此, 要采取自学和培训相结合等措施, 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到 2009 年 6 月底, 一级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无语言障碍交流程度, 能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能快速阅读专业资料, 用英文撰写论文, BFT 成绩达到 160 分以上; 二级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无语言障碍交流程度, 能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能较快速阅读专业资料, 用英文撰写论文, BFT 成绩达到 150 分; 三教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基本达到无语言障碍交流程度, 能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并能阅读专业资料, BFT 成绩达到 140 分; 四级教师的 BFT 成绩达到 130分以上, 能够用英语交流, 查阅专业资料; 五级教师达到国家英语6 级水平, 能够用英语交流, 查阅专业资料。
其他外语类参照执行。
( 三)继续推动教师下企业调研,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出石化特色 培训创新目标能否实现, 教师队伍是关键。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作风形象好的教师队伍, 是培训创新的关键。
培训创新, 既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培训经验, 又要结合中国石化企业的实际。
从目前来看, 学院的教师多数没有企业经历, 对企
业了解的深度不够。
要办出石化特色, 老师必须了解中国石化企业,了解培训对象,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要鼓励教师下企业调研或挂职, 使教师对上、 中、 下游企业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为不同对象讲授不同的内容。
教师下企业要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创新的需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企业了解很少的, 应采取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方法; 对企业了解不够的, 可采取下企业调研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法。
新进学院的年轻教师必须下企业挂职锻炼 1 至 2 年。
中青年骨干教师近 2—3 年内要普遍下企业挂职 2 至 3 次, 每次时间不少于 3 个月; 或一次挂职 9 个月以上。
负责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的教师下企业调研每年至少在 20 天以上; 负责外语培训的教师下企业调研每年至少在 10 天以上。
当年已下企业挂职满三个月的教师, 可以不再下企业调研。培训部门要和老师共同确定下企业挂职或调研的任务和方案, 教师要真正沉到需要的地方, 防止蜻蜓点水。
负责项目开发的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 了解培训对象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解决问题入手开发培训方案, 必要时带上方案, 边调研边完善。
授课老师既要了解培训对象面临的突出问题, 又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带上科研和案例编写的任务下去, 把下企业挂职和调研同科研及编写案例结合起来。
所有老师都要通过调研和挂职, 掌握石化上、中、 下游企业主要的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现状, 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奠定基础。
培训要创新, 科研须先行。
要加大科研力度。
近 2-3 年内,学院每年要完成 5 个左右的科研项目( 其中集团公司科研项目 1—
2 个, 学院科研项目 3 个以上)
、 15 个左右的案例编写任务。
科研和编写案例要紧紧围绕教学需要进行, 题目由老师和部门提出, 学院批准立项, 使科研成果和编写的案例与教学紧密联系。
要抓好科研成果和编写案例的应用, 教师要积极运用科研成果和案例进行教学。
科研课题要有适度的前瞻性, 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 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培训品牌体现培训特色。
要在培训创新中努力打造学院的培训品牌, 经过 2—3 年的努力, 力争把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 中青年干部( 高级管理人才)
培训班、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企业党校( 培训中心)
骨干教师培训班、 炼化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班打造成品牌项目。
要把打造品牌项目的任务落实到部门, 落实到人头, 提出具体措施, 切实抓好落实, 实现既定目标。
(四)
加强组织领导, 弘扬学院文化, 确保培训创新目标的实现 1. 加强对培训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培训创新是迎接新的挑战的一项战略措施。
它系统性强, 涉及面广, 难度较大, 需要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每季度听取一次各部门培训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 发现典型, 交流经验, 鼓励先进, 督促后进, 及时解决培训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推动培训创新工作不断的前进。
各部门要根据学院培训创新工作的意见, 制定自己的具体落实措施,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头, 排出运行计划, 督促职工进行实施, 并做好实施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帮助职工解决落实中的具体困难, 加强对职工培训创新工作的具体指导, 确保培训创新工作各项措施实施到
位。
学院每年要组织一次听课活动, 检查老师的培训创新情况。
培训质量考评委员会要对教师的开发水平、 授课水平定期考察, 质量达到要求的才能从事教师工作, 质量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