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4篇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纪念辛亥革命0110周年的讲话心得体会 范文(三篇) 纪念辛亥革命0110周年的讲话心得体会一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的讲话心得体会范文( 三篇 )
纪念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的讲话心得体会 一 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如一盘散沙,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如今辛亥革命离现在已快 110 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早已远去,渐渐消失在新生代的脑海里。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11 年的 10 月 10 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
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
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前提。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
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颁布一些关于“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等,无一不带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发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用孙中山名义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毫无疑义是带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大大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
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世界有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让我们把辛亥革命坚强不屈的精神传承到每一代吧!
纪念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的讲话 心得体会 二 篇
今天是辛亥革命的 110 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我们的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1840 是我们民族耻辱的开始,从那之后,南京条约、望夏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大大小小的百份条约让我们蒙受了华夏民族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学的时候刚开始接触真正的近代史,那时的我每当看到屈辱的历史总是充满感慨,心潮澎湃。回想当年那时的我每当看到仁人志士为国献身的场景时总是热泪盈眶,那时老妈说我心太软像女孩看到一些场景总是容易动容,现在想起来也是。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只是知道不做坏人不做坏事就行了,从事什么行业我也没意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种意识开始越来越强烈,或许它本身就有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清晰了。
今年又是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我们结束了封建统治,但却依然是受着列强的压
迫,为此我们有多少的仁人志士无名英雄为国捐躯,能有今天是来之不易的,现在的中国和那时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试想你是否愿意再次见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我想中国若亡党亡国,那必然会是从内部开始的,被一群幻想主义极端主义所害,我想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若党国都忘了,中国若想继续保持独立完整是不可能得了,试想西方国家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继续独立自主呢?
我们国家的建立来之不易。我们现在虽然还未完全统一,当然统一也将是迟早的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规律,我相信这也是天数。国父孙文当年一手创建的国民党以及随后领导他的蒋中正也依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虽然偶尔跳出几个无耻之徒来捣乱,但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大趋势。
我们应该记住这一天 1919 年 10 月 10 号。同时希望中华民族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能更繁荣昌盛。
纪念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的讲话心得体会三篇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但它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的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凯所攫取,从这个意义上说,
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志士仁人们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铸就了弥足珍贵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革命精神。
我们要继承弘扬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辛亥革命开始,革命的志士仁人赤手空拳,要_一个虽然已经腐朽,但却掌握着全中国国家机器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艰难,但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国家的民主与自强,他们勇敢地面对重重艰难险阻和强大的敌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置生死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锲而不舍,顽强奋斗,谱写下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称赞。
篇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 重要 讲话心得体会 10篇第一篇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 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 于保守,希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 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认为在今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之后 12019 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特别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文明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 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政治,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篇 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统治。两干多年前的秦朝在中国历确立了封建统治,从此中国开始了在封建统治下的漫长岁月。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封建统治政体一举废除,终结了中国历以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后,中国政治文明的方 向彻底扭转了,封建传统延续两干年的历史也寿终正寝,中国由此进
入现代化时期。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
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迅速发展。尽管辛亥 革命创造的民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架子,但它已经构筑了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并在多方面进行了实践,为中国打下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人民由此增大了对民主政治的确信。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的三权分立政体,再到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颁布的一系列法令,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民主政治理念、原则和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虽被窃取,但毕竟国号未曾改变,此后的当权者在控制中央政府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都要弄一个宪法或宪法性的文件来,在形式上保留"三权分立"的政权机构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这就使进步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民主形式来发展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也开启了一个崇尚与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新生的共和国首次将人民久已渴望的民主、平等、自由愿望赋予法律效力。尽管"民国"看起来只是一块招牌,但有这块招牌同没有这块招牌是很不一样的。《临时约法》中除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外,还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如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着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及书信秘密之自由,
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和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等。对人民享有的广泛权力在法律里规定并加以保护,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尽管这些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对后来的政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不仅是赶跑了皇帝,*了帝制,也极大地推动了民主 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逐步为人们所认可。过去那些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终于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从此,广大民众不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恢复封建制度,"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民主政治已为国人所公认,复辟帝制诸幻想,都将遭到人们的唾弃,一切把中国拉上复古路上去的反动阴谋都不能不在民主主义的巨轮下碾得粉碎,"因为在全国民众中间,燃烧着对于封建制度的憎恨和对于民主政治的渴望","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能够维持民国的形式颠扑不破,这件事虽然不足以证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真正胜利,却足以证明中国民主运动的伟大感召",辛亥革命"创造了群众的民主革命方式。在革命党的号召之下,中国人民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靠 着政治的觉悟和坚决的奋斗……是可以创造自己需要的民主政权"。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十利用约法中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组织了许多政党和团体,创办了很多报刊和杂志,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
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新气象。在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第—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更是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
然而,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民主思想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相反,还出现了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
11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崛起。在纪念辛亥 革命 110 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发扬辛亥革命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和谐统一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 概括革命先烈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之际爆发的辛亥革命,正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因为爱国,革命先驱远涉重洋、辗转求索革命道路,殚精
竭虑 谋划建国方略;因为爱国,革命先驱诀别妻儿、舍弃家业投身革命洪流,满腔热血荐轩辕;因为爱国,革命先驱身处险境、屡遭挫折而志向不改,奋勇向前。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后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
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先进理论的中国共产党秉承辛亥先驱的爱国主义精神,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丰功伟绩,书写着爱国主义的崭新篇章。
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回首百年风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早已完成。放眼今日神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大踏步迈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然而,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未来航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复杂性、挑战性前所未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才能凝聚力量,开拓奋进。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要坚定在中玉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觉领导人民开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光明之路。爱国主义最鲜明的当代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要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 人类文明宝库中熠熠生辉;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人民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中华儿女一定能够实现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目标。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要凝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功立业,把爱国热情转化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要悉心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共同奋斗。让人民更加幸福、民族更有尊严,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历史经验表明,团结是国家之福。在爱国主义伟 大旗帜下,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中华民族必将凝聚起实现复兴的伟大力量,汇成和平发展的滚滚洪流。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让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事业,发扬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发愤图强、不懈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贡献。
第四篇 2021 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我与大家一起重温辛亥革命的那段历史,读历史,仓管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观看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电影等。当我如此近距离的感知辛亥革命的那段光荣而艰辛的岁月,了解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秋瑾、徐锡麟、邹容等人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不屈不挠、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的憾动了我。
英勇的徐锡麟,多么勇敢啊,可谓舍小义而取大义。他在官府假装为朝廷效力,安徽巡抚恩铭非常欣赏他,三个月就提拔他一次,半年就提拔他两次,对他有知遇之恩。可是,为了安徽的革命起义,在徐锡麟等仁人志士密谋的士官毕业典礼上,徐锡麟带头起事,用短枪击毙了他的"恩人",尽管安徽巡抚恩铭对他有恩,并许诺他高管厚禄,但徐锡麟为了起义打败腐朽的满清政府,是何等的无私啊!后来,由于他们人少,弹药不足最终起义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 马汉宗被捕。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他神色自若的说∶ "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虽然起义失败,但是他们的辉
煌永存! 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百年前 I 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秋瑾作为一个弱女子,敢于如此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而且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唤醒中国。
她的壮举像遍布中国大地的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中国民众的光明前程。所以,她笑对死亡!正是像徐锡麟、秋瑾这样的革命志士们前赴后继,为中国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到 19 年 10月 10 日,孙中山带领着这样的中国同盟会在武汉打响了第一枪,其他各地区也响应革命的浪潮, 清朝了那个腐朽,堕落的封建满清政府,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把那"燃烧自己、铸就辉煌、点亮他人"的精神代代相传,不断激发我们艰苦奋斗、勤奋自强!
第五篇 2021 年的 10 月 10 日,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
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回首过去,展望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永远铭记辛亥革命所带给我们一切的一切。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功绩彪炳干秋。1911 年的10 月 10 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 帝制的第一枪,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为民族的独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辛亥革命的光辉永存,功绩永存。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存不朽。"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敢发。"这就是武昌首义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10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10 年后,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今天,孙中山先生的呼喊仍然在我们耳边回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我们在中国共...
篇三: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心得体会 (四篇)
篇一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 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 郑重宣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决遏制“台独” 分裂活动、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 思想深邃, 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1911 年,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 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野蛮入侵, 封建统治腐朽无能, 国家战
乱不已, 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 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当越来越多的人希冀通过改良的方式拯救祖国于危亡之时,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行者开始了革命救国的伟大尝试。
他们致力于宣传革命思想, 发展革命组织, 积极开展反清武装斗争。
到 20 世纪初,尤其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运动的发展形势一日千里, 革命救国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 以孙中山、 黄兴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派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清王朝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的民主革命运动。
随着全国形势的不断发展, 武装革命条件逐渐成熟。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 短期内, 湖南、陕西、 江西、 山西、 广西、 安徽、 福建、 广东、 四川、 贵州、 浙江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866 年, 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 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 战乱频发, 民生凋敝, 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 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
热的悲惨境地。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 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青年时代, 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 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 切扶大厦之将倾”, 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 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他创立兴中会、 同盟会, 提出民族、 民权、 民生的三民主义, 积极传播革命思想, 广泛联合革命力量, 连续发动武装起义, 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 大声疾呼。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 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 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 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十月 革命爆发后,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为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 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改组中国国民党, 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 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
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宝贵精神。
我们对孙中山先
生最好的纪念, 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 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 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 对此矢志不移、 无比坚定。
今天, 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 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 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 替人民谋幸福”, 对此矢志不移、 无比坚定。
今天, 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我们党就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 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 胸襟开阔, 一生追求真理、 坚持真理, 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今天, 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就必须树立宏大历史视野, 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聆听时代声音, 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
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一生坚持“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对此矢志不移、 无比坚定。
今天, 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就必须冷静审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 全面把握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 力, 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 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把责任扛在肩上, 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 以不畏艰险、 攻坚克难的勇气, 以昂扬向上、 奋发有为的锐气, 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篇二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 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深
刻阐述了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 郑重宣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决遏制“台独” 分裂活动、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 思想深邃, 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 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卓越功勋, 弘扬辛亥革命宝贵精神, 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共同意愿。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发动辛亥革命,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为 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留下的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权的革命精神、 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舍生忘我的牺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 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等, 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带领人民不畏艰险、 奋勇向前。
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担当起民族救亡和复兴的重任。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也无法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 团结带领全国人民,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彻底推翻“三座大山”,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最大限度保障了 14 亿多人民的生命权、 健康权、 发展权、 政治权等根本权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今天的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下, 国家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进步, 人民当家作主, 民生持续改善, 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当年的夙愿已经或正在一步步实现, 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着伟大复兴的宏伟目 标阔步前进!
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 实践者、 维护者、 捍卫者, 共同参与、 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深切体会到,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站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 踏上新征程,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 继续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 好帮手、 好同事, 为在新时代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先驱未竟的祖国统一事业, 全体中华儿女要推动早日完成。
今天, 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 更加不能忘记他们反对分裂国家、 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以及破除障碍、 力促统一的不懈努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更是辛亥革命以来无数先驱、 先烈、 先贤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真诚盼望, 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以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重, 坚决反对“台独” 等分裂势力, 携手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早日实现, 共同迈向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 回顾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 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
精神, 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从那时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仁人志士奔走呐喊, 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进行可歌可泣的 抗争。
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 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 的口号。
1911 年,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 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 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伟大觉醒中,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 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0 年来, 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00 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 一切牺牲、 一切创造,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 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充分证明: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最 忠诚的合作者、 最忠实的继承者; 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 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 命运所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正处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我们深知...
篇四: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2021 纪念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大会心得体会 (六篇)篇一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 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 郑重宣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决遏制“台独” 分裂活动、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 思想深邃, 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 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卓越功勋, 弘扬辛亥革命宝贵精神, 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共同意愿。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
命先驱发动辛亥革命,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留下的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权的革命精神、 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舍生忘我的牺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 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等, 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带领人民不畏艰险、 奋勇向前。
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担当起民族救亡和复兴的重任。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也无法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 团结带领全国人民,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彻底推翻“三座大山”,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最大限度保障了 14 亿多人民的生命权、 健康权、 发展权、 政治权等根本权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今天的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在
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下, 国家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进步, 人民当家作主, 民生持续改善, 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当年的夙愿已经或正在一步步实现, 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着伟大复兴的宏伟目 标阔步前进!
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 实践者、 维护者、 捍卫者, 共同参与、 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深切体会到,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站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 踏上新征程,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 继续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 好帮手、 好同事, 为在新时代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先驱未竟的祖国统一事业, 全体中华儿女要推动早日完成。
今天, 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 更加不能忘记他们反对分裂国家、 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以及破除障碍、 力促统一的不懈努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更是辛亥革命以来无数先驱、 先烈、 先贤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
们真诚盼望, 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以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重, 坚决反对“台独” 等分裂势力, 携手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早日实现, 共同迈向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 回顾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 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 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从那时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仁人志士奔走呐喊, 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进行可歌可泣的 抗争。
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 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 的口号。
1911 年,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 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由
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 惨命运,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 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 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0 年来, 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00 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 一切牺牲、 一切创造,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
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充分证明: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最 忠诚的合作者、 最忠实的继承者; 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 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 命运所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 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 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继续发展当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以更强大的能力、 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 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 民族复兴、 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 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面向未来, 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 要和衷共济、 团结向前, 坚决粉碎任何“台独” 图谋, 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100 多年前, 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 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
个维护”,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以不畏艰险、 攻坚克难的勇气, 以昂扬向上、 奋发有为的锐气, 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风雨无阻向前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篇二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 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 郑重宣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决遏制“台独” 分裂活动、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 思想深邃, 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
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110 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 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 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由武昌城震惊世界的枪响回溯, 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 能听到鸦片战争英国舰队轰击中国海岸线的隆隆炮声。“天朝上国” 封闭停滞, 被远远甩在“百年锐于千载” 的工业革命浪潮后面。
此后, 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 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 创立兴中会、 同盟会, 提出民族、 民权、 民生的三民主义, 积极传播革命思想, 广泛联合革命力量, 连续发动武装起义, 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 大声疾呼。
在革命的旗帜下, 中华民族的觉醒者们,以生命、 青春与热血,“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开启了“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的烈火,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爱国主义精神。
当年, 正是因为国家的积贫积弱、 民族的危难多舛、 人民的困顿疾苦, 有志之士才要用革命推翻清朝腐败统治, 发出“救亡图存” 的呐喊和“振兴中华” 的吼声。
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 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 接续奋斗, 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屹立在世界东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 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希望。
一年多后, 五四运动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 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董必武、 林伯渠、 吴玉章等一些老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李大钊、 毛泽东等深受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者, 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 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 年 7 月 23 日, 大暑, 上海空气濡湿闷热。
望志路 106 号,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 亮起星点灯光, 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从此, 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
从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 带领广大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 毛泽东主席用激昂的语调,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震天的欢呼激荡在天安门广场。
事实胜于雄辩。
...
推荐访问: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 心得体会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