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理培训心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暑期培训心得一
七月初学校请来了陶博士为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培训。
培训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的,总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或做一个游戏之后再让老师们检讨:“你从游戏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你认为怎样在工作中解决类似的问题?”其实,老师的工作本来就是教授学生某个“道理”,总是以理服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从中总结出许多心得,其方面之广、角度之大、程度之深总是令人击节称赏。
而陶博士也没有对某个问题透露过“标准答案”,他在总结发言的时候总是以“我认为”开头,表示他仅仅是阐述自己的看法,绝不强加于人。是啊,世事纵横交错、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存在即使存在,并没有“为什么存在”的道理可言。而人视物又决定于人的视角,往往因俯仰横斜之不同而差之千里。所以,讨论即讨论,关键在于你已经思考了问题、参与了讨论、说出了你的看法,而并不在乎你的观点精辟不精辟、新颖不新颖。
这种形式的培训的确相当有趣,我们不妨称之为“体验式培训”或者“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所达到的效果也优于一般形式的培训。如果想在培训中达到某种目的,或将话题结论导向某种趋于统一的结果,主导培训的人就要精心设计培训方案、规划培训流程、潜移默化地主导培训走向。我想这一点,陶博士一定是个中高手了。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培训流程的规划也许尚且有案可循,但是在看似放羊式的培
训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回答学员各种离奇古怪的问题,不露声色地激发学员对某些细节的关注,将更深刻、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到表层让学员们探讨,这就像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在表演脱口秀。众所周知,比起按照写好的文案照本宣科地朗读,脱口秀对主持人的要求无疑是更高的,因为它要面对时刻在变化的对象,要求你在坚持中心原则的同时又要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我想,这都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到的。
我在这次培训中体验到了许多快乐,也感悟到了许多道理。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一种理想化的课堂吗?有这样一句话说:听过了的,忘记了;看过了的,记住了;做过了的,理解了。我想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所以教育仅仅止于耳听眼看是不完全的,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动手动脑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能将课堂妆点成“体验式”“参与式”的,那么如今愈加弥漫的青少年厌学情绪也许就不再会是一个如此严重的问题了吧?因为有趣所以想过一把瘾,因为好奇所以想一探究竟,因为富有挑战性所以想一试身手,正是这样的心理才是人们想要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我们能呈现出有趣的、奇妙的、富有挑战性的、深刻的课堂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还会因为什么而厌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