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四十年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我的四十年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佛山~~~吴非 2013、 3、 30、
1、 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应该得趣、 得意、 得言、 得法。
2、 阅读教学课的追求应该是一课一得, 课课有所得。
3、 正确的读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4、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教给孩子“点石成金” 的方法, 指导他们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5、 小学语文不懈的追求是: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字读写动天君, 惜教丰学谱新篇。
6、 我们要让 70%的孩子的作文能获得发表(班级墙报、 自 编小报、 学校报刊、各类报纸), 要最大限度地激励他们, 保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7、 教育的真谛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8、 教师不应该再是照亮别人、 燃烧自己, 而应该是照亮别人、 发展自 己。
9、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 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
10、 学生是有激情的, 学生是有感情需求的,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先得让他们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
11、 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 每个人都是渴望成功的, 我们要让 70%的学生领到奖状。
12、 三尺讲台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13、 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 一个好教师发现真理。
14、 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心没肺, 而这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15、 今天朦朦胧胧、 似懂非懂的高级语言是通往今后的平坦道路。
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 我们有幸到南京参加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盛会——第 13 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三天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王崧舟、 孙双金、 赵玉栋、 赵志祥、 薛法根、 张祖庆等一大批名师, 用他们独特的慧眼, 挖掘并寻找出文本之中独一无二的地方, 真实地演绎语文教学的生动与精彩, 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一、 清幽旷远的语文课。
10 月 22 日上午, 我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精彩教学《望月》 。
他的课, 如一首清新的诗, 一幅淡雅的画, 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 我们如同置身于“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那种带有禅宗意境、 宁静幽远的境界。
我们聆听着, 沉醉着, 仿佛经历一种心灵的洗礼。
王老师的课没有字词句篇的艰涩分析,而是站在一个高度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与提炼。
“千江有水千江月”, 王老师的课有“千江有水”般浩淼、顺畅, 有“千江月”般明朗、 清幽。
如:
在文本解读上, 王老师提炼出课文描写的三个不同的月: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教学“江中月”, 王老师善于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 主感悟, 面对这样的月色月景, 学生读出许多感受:
柔美恬静、 心旷神怡、 清幽旷远……月光与江水融为一体, 王老师概括成这叫“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
学习“诗中月”部分, 王老师让学生巧找诗句中的关键“动词”来品读诗句中蕴含诗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学生感悟到他们好奇、 孤独、 思乡 、 欣慰、 忧愁。
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是千江水千江月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意境, 以及寄托的不同情感。
教学“心中月”, 王老师让学生把小外甥说的一大段话浓缩成一句话, 这是训练学生整体把握与概括的能力。
对月的不同层次的解读, 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 幽默灵动的语文课。
一直认为孙双金老师的教学是激情四溢、 雄浑博大的, 今日一听, 风格迥异, 幽默风趣, 生动活泼的课堂更让我们大开眼界。
课堂上, 孙双金老师是学生的朋友, 是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 他亲切自 然的教态,诙谐幽默的语言, 恰如其分的赞美, 让学生感到他不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师, 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朋友在和他们交流。
他的语言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师生在轻松玩乐中品读诗句, 感受诗歌内容的奇特,用词的精妙, 进而点出诗歌创作只需要做到这三点:
“有一颗爱心; 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有一个奇思妙想的大脑。
”相信这一要求定能使孩子茅塞顿开, 原来诗歌创作只需要解放你的眼睛, 解放你的大脑, 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
无疑, 孙老师的课堂教学总能激发学生奔涌的情感, 智慧的火花, 享受到浓浓的语文味。
三、 简单朴素的语文课。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姓语, 语文课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薛法根老师给我们树立了 很好的榜样。
薛老师执教的《雾凇》 , 无论是感悟文本内涵, 还是指导写作, 都始终致力于寻找阅读本位与写作本位, 感性和理性,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脚踏实地的践行人文性和工具性, 没有肤浅的激情, 没有功利的训练, 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教语文, 扎扎实实的教语文, 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在“现代与经典”的舞台上, 名师们把课堂这门艺术演绎得精彩纷呈, 他们举手投足之间, 关注每一个学
生, 细致入微; 谈笑风生之间, 注重感悟交流, 引人入胜。
在场所有与会教师都不自觉地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中。
聆听着现代与经典的交响, 接受着思想与灵魂的洗礼, 名师们的教学理念将引领我们在今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现代与经典”。
撰稿:
史国辉 张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