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同博文库网 > 心得体会 >

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2022年)

时间:2022-09-08 08:0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2022年),供大家参考。

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2022年)

 

 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 97 个春秋,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砺,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踏实地走在复兴的大道上。红色景区或纪念场所成为我们当代人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红色教育必须要“走心”。

 学习红色精神是为了更好了解先辈革命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然而现实中,个别单位走马观花式学习,教育点内容单调等因素,使红色教育大打折扣,未能达到预期参观学习效果。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从基地主体、受教育者两方面入手,共同提高教育成果。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参观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将其当作旅游,或者任务,要调整心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认真对待,把学习当成一次提升自我、历练自我的机会,学习要入脑入心。组织单位要做好组织安排,把单位的工作融入到教育学习的过程之中,用先辈的革命事迹鼓舞党员干部。

 其次红色教育基地要丰富教育形式,改变单一的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把学员当成教育、学习的主体,打破有形课堂,让学员在实践性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同时充分挖掘红色教育基地自身资源上的优势,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让学员有切身的体会,更强烈的代入感。红色教育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红色景区留得住人,红色教育留得住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红色教育是一个比较好的干部思想教育方式,要通过多种有效手段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地教育作用,让红色教育入脑走心。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从学习中提高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在学习培训中要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传承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坚守信仰,做新时代阳光组工。

 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各地党员干部汲取红色养分的需求,越来越多红色资源被开发。许多单位组织职工参观红色基地,感受革命氛围,提升党性修养,红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等现象依然存在。

 每逢特殊时间节点,各大红色景区迎来送往应接不暇。有些单位甚至“过门不入”,去学习之前便和职工打好招呼,“我们去拍张照片就回来,不会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到了地方横幅一拉,党旗一举,集体照一拍,就算是完成了任务。更有甚者借此机会变相公款旅游、吃喝,有些单位不惜长途跋涉来到红色旅游景点,结果参观教育只占行程的一小部分,娱乐活动倒成了大头。这些“走过场”形式主义的出现,不禁引发我们的深思,红色教育必然是有成效、有意义的,而有些地方将红色教育流于形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当下不少红色教育内容重复,形式单一。部分党员表示每次去参加红色教育,无非是参观展示馆陈列的历史遗迹,或者观看巡回播放的革命故事。这两种“亘古不变”的学习模式既不生动,又缺乏互动性,实在难以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

 强调工作留痕助推了形式主义。有些单位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单纯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为了面子工程,安排时间往往很紧,还要各种拍照留痕,党员干部们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记得住的内容寥寥无几。为改变部分红色教育逐渐“染色”的问题,必须从两方面抓起。

 一方面,参观学习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将红色教育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杜绝“拉横幅、摆姿势、拍照片”就算“学习”的不正风气。对组织不力、管理不善的单位进行追责;对参观学习时不守纪律,或不严肃、不认真的,要坚决制止、及时纠错。

 另一方面,红色教育要出新招、出新意。要以学员为教学、学习主体,加强情景教学应用。多进行实践性体验,逐步让学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在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基础上,让学员有更切身的体会,更强烈的代入感。

 红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参观学习者深刻体会革命精神,尤其在如今各国文化不断碰撞、相互融合的新时代、新环境背景下,红色教育无疑是一节必修课。只有将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才能把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世代传承、踵事增华。

推荐访问: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红色 基地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