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 2011 年工作总结
2011 年, 图书馆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方案, 有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图书馆 2011 年工作计划, 全体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 团结协作, 扎实地推进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省委十届六次会议, 以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党建工作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和谐图书馆。
2、 继续积极落实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 结合本馆工作特点, 认真做好纪律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4、 顺利完成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换届改选工作。
5、 积极开展“南粤校园党旗红” 纪念建党 90 周年主题系列纪念活动, 如:选拔党员参加校征文比赛、 组织全体在职党员赴中山学习参观、 召开馆“七一”表彰会等, 营造了重大节日的浓厚氛围, 展现了图书馆广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并以纪念活动为契机, 增强了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 配合做好召开中共华南农业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
主要有:
选好党代表、 酝酿推荐二委委员、 完成党代会特刊的图书馆宣传版内容撰写和制作;配合做好党代会的会务工作。
7、 认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的民主生活会主题, 在全馆范围内广泛地组织了征求意见座谈会, 并形成了初步的整改方案。
8、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转正党员 1 人。
二、 全力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 广东省“211 工程” 三期项目和CALIS 项目建设工作。
1、 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调研、 论证, 明确各项需求和技术指标,积极配合学校采购职能部门做好有关采购工作, 周密安排, 将安装调试对正常服务工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截止年底已经完成了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 自助借书还书系统(3 台)、 门禁系统(4 通道)、 电子屏幕、 80T 存储系统扩容、 服务器(3 台)、 复印机(4 台)、 PC 机(25 台)、 中心机房 UPS 电源和电池、 随书光盘系统、 TPI 学位论文系统、 ACS、 CAMIO、 XOPAC 等设备、 软件、 资源的建设,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服务设施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图书馆管理系统顺利更换成汇文文献管理服务系统, 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而且丰富了 OPAC信息内容和交互功能、 增加了书刊荐购、 统计报表等服务功能。
2、 认真做好 CALIS 农学中心协作项目工作, 积极申报、 参加 CALIS 新的馆际协作项目。
完成了 CALIS 农学中心农科核心文献馆藏保障体系建设、 农科资源共享与采选平台、 农科古籍资源整合与共享、 学科专家信息导航平台、 学位论文整合与共享等项目我馆分担的任务。
积极申报 CALIS 管理中心应用服务示范馆项目, 获得 e 读服务、 ccc 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学科服务参建资格, 这些服务的技术平台、 服务规范方面因此得到改善, 促进了有关工作的开展。
3、 做好省高校图书文献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项目建设组织工作, 组织召开了广东省 211 工程 3 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6 个参建图书馆的首次工作协调会、 3 次技术、 工作交流会。
三、 读者服务工作 在做好常规借阅服务、 读者教育和信息服务基础上, 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 从元旦假期之后进一步延长了开馆服务时间, 每周开馆服务时间达到 94小时。
2、 科技查新服务走上正轨, 现已完成查新报告 349 个, 和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佛山科技学院建立了科技查新合作关系, 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3、 圆满完成 2011 级新生教育培训, 拍摄了新的教学片, 培训内容得到丰富和更新, 信息咨询部牵头、 其他部门积极参与的新生培训模式得到巩固和加强。
4、 查引、 查收服务不仅数量增长 2 倍, 而且新增了期刊分区证明服务内容。
5、 积极推动学科信息服务, 已安排人员进行学科服务专项调研、 学习, 现正在酝酿、 制订有关方案; 抓住机会, 获得了参加 CALIS 学科服务项目的资格。
6、 随书光盘的利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一是将所有光盘全部集中到光盘室提供外借, 二是实现了光盘信息与 OPAC 的整合以及所有光盘的网上检索、 浏览和下载使用。
(一)
常规阅览和文献服务 全年总馆接待进馆读者 1154699 人次(总馆 1114031, 样本 40668)
比上年同期有减少; 分馆接待进馆读者 1221083 人次, 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
咨询台完成了近 2 万余人次的读者咨询工作, 电子阅览室共接待读者 206557 人次。
纸本图书借还总量 1269102 万册 , 其中借出 631015 册, 还回 638092 册,较上年同期有减少。
图书馆网站访问量为1564992人次, 与上年持平; 数据库检索次数达18451535次, 下载全文6755345篇次, 比上年均略有增加。
复印图书 707 册、 505 人次; 复印期刊资料 695 人次、 15432 张。
办理六校借阅证 59 个, 做好了 10409 人毕业生的离校图书清还手续。
(二)
读者教育培训工作 1、 完成了 10 个班 441 人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 授课课时 322 节。
文检课修读人数比去年略有增加。
2、 讲座培训:
读书节期间举办定期数据库培训 11 场 507 人次; 其次还邀请数据库商开展专题培训 4 次共 200 人次。
为扩大培训规模, 启动学生志愿者参与培训活动, 招募并培训志愿者 36 名。
此外, 精心组织和策划, 制作了内容丰富的新生手册和新生教学片, 采取集中讲座、 实地参观结合的方式, 对 2011 级近300 个班级的 9000 多名本科新生开展了 “走进图书馆” 专题教育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 2011 级研究生新生, 采取集中培训和按学院分批培训的方式,共培训 2000 人次。
(三)
原文传递、 查引查收、 学科文献统计、 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1、 处理原文传递申请 845 篇, 291 人次, 成功传递 768 篇。
下半年顺利开通了 Calis 馆际互借共享版系统, 并指引我校师生通过系统注册以及提交原文传递申请。
出具四大索引(SCI、 EI、 ISTP、 CSCI)
收录证明 2900 篇, 779 人次,较上年大幅增长, 为学校岗位设置和首次聘任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引用证明:35 人次, 507 篇, 比上年有增长。
为学校农学院生态学博士点和草业科学一级学
科申报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文献统计服务; 配合科技处完成了 2011 年我校师生论文发表统计工作。
2、 网络咨询服务势头良好, 研究生读者对 QQ 交流咨询平台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在已建 2009 级、 2010 级两个研究生群基础上, 新建了 2011 级研究生信息服务超级群, 在群人数达到了 658 人。
在此基础上 QQ 交流咨询平台为本校师生服务同时, 还吸引了外校的研究生参与, 呈现出馆员——学生、 学生——学生多向交流互动的发展趋势, 全年处理邮件咨询 176 封。
借助申报 CALIS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示范馆建设项目和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示范馆建设项目的机会, 使本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与强化。
(四)
科技查新服务工作 1、 我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获批, 为我们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年共计完成查新报告 350 件, 完成数量是 2010 年的 1. 29 倍。
国内查新 199 件(占 57%), 国内外查新 151 件(占 43%); 校内查新245 件(占 70%), 校外查新 105 件(占 30%)。
2、 继续加强了科技查新队伍建设, 全年派出学习培训 27 人次, 新增 2 名教育部科技查新员。
3、 为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扩大我校的科技查新服务影响力, 积极开展了与外单位的合作, 与广东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签订了查新合作协议,与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洽谈了合作事宜, 审核广东海洋大学查新报告 7 件。
(四)
积极拓展文化服务, 营造图书馆浓厚文化氛围, 打造图书馆文化品牌 1、 成功举办了“快乐阅读” 为主题的 2011 年校园读书节活动。
本届读书节历时 2 个多月, 组织开展了 10 多项活动, 保留了前几届广受读者欢迎的如 “你选书、 我买单”、
“好书共读” 、 “绿色通道, 免责还书”、“数据库培训”、“电影欣赏” 等项目, 更将深受学生喜爱的“励志、 修学” 名师讲座、“名家面对面”签售讲座以及新开辟的“百优博士” 讲坛纳入学校“红满堂大讲坛” 的系列活动,为推动“红满堂大讲坛” 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本次活动在组织策划上也进行了创新, 除继续与校宣传部主办, 校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以及校学生会协办, 还充分发挥校院的优势承办专项活动, 如:
艺术学院承办主题摄影展、学生会承办“书痴抓拍”、 研究生部承办“百优博士” 讲座等。
整个活动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2、 积极配合校、 院, 积极开展宣传展览服务。
读书节期间, 配合艺术学院、
工程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林学院等 4 个学院举办了毕业生作品展; 另外,配合校团委等 5 个单位或师生举办宣传展览 7 场; 此外, 还利用馆外环境, 支持、配合学生社团开展 11 场健康有益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师生活动。
3、 认真做好报告厅的学术、 讲座等会议服务, 全年承接承办各类讲座、 报告、 会议共 141 场。
四、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2011 年新增纸本文献 42518 册, 其中中文图书 32143 册、 外文图书 1333 册,报刊合订本 7686 册, 学位论文 1356 册; 新增光盘 2218 片; 新增电子资源折合馆藏 529300 册。
截止 2011 年 12 月 31 日, 校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到 686. 76万册, 其中:
纸本文献 224. 69 万册, 电子文献折合馆藏 462. 01 万册, 生均纸本文献 49. 26 册(学生当量数 45617 人)。
具体工作及做法:
1、 采取措施, 应对文献购置经费下调的形势。
2011 年文献购置经费与上年持平, 比 2009 年减少 200 万, 经费压缩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更加严峻, 我们及时调整经费分配方案, 在减少纸书、 纸刊的基础上, 裁减了个别数据库, 努力减小经费压缩的不利影响。
2、 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组织采购人员学习了 解学校成立政府采购中心、 图书资料的采购划归设备处统管后的新要求、 新流程。
严格按照省、 学校有关规定, 认真组织好文献资源的采购, 已完成 2012 年报刊供应商招标。
3、 自建数据库和馆藏特色资源整理工作稳步推进, 重点做好了 本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 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和数据库建设。
更换了 新的学位论文管理系统, 完成了 早期论文的文摘补录工作以及 2011年毕业论文的收集; 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新增数据 1406 条、 数据累积达 9182条; 对 2011 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备份。
2011 年分别向 CALIS 中心、 CALIS农学中心提交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 1329 条、 2533 条。
馆藏民国期刊数据库新增标引数据 2503 条, 数据累积达 8399 条; 完成民国时期学位论文 337 本的数字化及复制输出工作、 1012 册民国文献的杀菌、 脱酸、修复及 78 册计 17674 页书刊的数字化工作, 其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农学刊物 《农学报》 的修复和数字化, 数据补充和建库工作也正在进行。
广州地区高校免费电子全文库新增数据 2470 条, 本馆完成的数据累积达
16361 条。
广州地区高校创新参考数据库新增数据 118 条, 本馆完成的数据累积达 1196 条。
4、 积极参与高校图工委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工作, 除组织完成了 分配我馆承担的 8 个数据库联采方案的谈判工作外, 还参与了集团联采总体方案的制订和论证, 为广东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工作的规范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5、 认真做好日常文献订购、 分类编目、 验收加工、 典藏工作。
(1)
订购:
图书订购:
订购中文图书约 15000 种, 32000 册, 采购码洋约 120 万元; 订购外文图书约 500 册, 采购码洋约 20 万元。
期刊报纸订购:
订购 2012 年中文期刊 2575 种、 3840 份、 报纸 87 种 225 份、外文期刊 336 种 (其中原版刊 290 种, 影印刊 46 种), 采购金额分别为 552581. 09元、 51711. 52 元、 3280477 元。
数据库订购和试用:
订购 52 个(省教育装备中心单一来源采购 14 个、 自购 2 个、 参加 DRAA 和广东省高校图工委联采 36 个)。
试用数据库 19 个。
(2)
分类编、 验收加工:
图书:
完成中文图书(含光盘)
验收 38124 册; 外文图书 2419 册; 中外文图书验收总计40543册, 实付总金额1059949. 86元。完成中文图书新书编目 12042种, 外文图书新书 1276 种, 中外文新书编目总计 13318 种; 完成旧书回朔建库、院系资料室图书审校 6763 种。
完成中外文图书加工 33476 册、 中外文光盘 2218片, 其中中文图书 32143 册、 中文光盘 2180 张; 外文图书 1333 册、 光盘 38 张。
期刊记到、 验收、 加工 48336 期(其中中文 44046 期, 外文 4290 期)。
报刊装订:
完成中文期刊合订本 5669 册、 外文期刊合订本 1603 册、 博硕士论文 1356 册的装订招标和装订。
五、 人事和管理工作 1、 完成了 13 位租赁制职工转聘工作; 录用 1 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到查新室工作。
2、 完成了 2010 年和 2011 年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
3、做好了 13 名非在编合同工的考核续聘以及 2 名非在编合同工的新聘工作。
4...